受访者:寄托版 Z 君(化名)采访者:现任生农医药版主 蛀牙文 / 寄托天下「 ID:gternet」《飞跃版主十年访谈》序言寄托能否走到今天,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版主们的奉献精神。携手备考,各种答疑,经验分享,正是他们的这种无私奉献奠定了寄托延续至今的文化基调: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从此以后,一代一代版主都继续了这个精神传承,从 70 后到 80 后再到现在的 90 后,版主们都是极富奉献与分享精神的人。也正是印证了 " 人以类聚 " 吧。而有意思的是,脱离寄托论坛这个小江湖,用通用的成功标准来看,我们的管理团队也一直都是人才精英辈出,到现在都是如此。历任版主算起来也有百余人了,如今他们很多都是社会精英分子,仍为曾作为寄托版主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从今天开始,我们邀请多位已飞跃超十年的寄托版主,来谈谈他们眼中的留学、海外生活、以及寄托。本系列大约十集,每日更新希望前辈们的心声让你更明白寄托是怎么样的一个存在下面正文开始1. 请问能否向各位寄托天下的朋友们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和还在使用寄托天下网站准备 GT 的九零后甚至 00 后相比,我已经是一位油腻的大叔了。年过三十却依旧和一群年轻人在美帝一个不知名的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前途事业两茫茫,课题项目紧张头发日渐稀少,毕业遥遥无期。和参加其他寄托十年访谈的朋友相比,可说是混得十分不如意的了。十年前在上海西南某高校毕业的时候,意气风发的我并没有想过十年后会是如此的这般场景。经验看来是谈不上了,如果要说有什么教训,还是需要远离某些公认的劝退学科,以及警惕一些出现过热迹象的专业。本人便是极好的教训,两次转行尽管收获了巨大的人生经历,但是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时间成本,个中曲折和身处其中的心境变化,不足以与人道也。2. 我们从你申请留学开始。你觉得你当时能够成功申到美国,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比如高 GPA,高 GT,陶瓷,科研经历等等)你有什么愿意向现在的申请人分享的申请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吗?本人的经历相对复杂,首次出国并非美国,而是西欧的某个国家,在社会主义国家接受再教育以后,毅然放弃在该国攻读硕士的机会选择回国,毕业后在国内工作过较长时间,2014 年才下定决心结束温水煮青蛙的状态,毅然辞职出国,因此从我的不具代表性的经历来看,出国最重要的其实是及时止损的心态,还有重新开始的勇气。一旦决心背水一战,GPA,GT,陶瓷和论文其实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国外相对没有看重所谓的年龄劣势,研究生的申请,特别是博士还是以科研的潜力为主。而且相对较长的培养时限,也保证了学生有时间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夯实基础。还是回到勇气上面,一旦人被逼到了比较窘迫的境地,人的潜力几乎是无穷的。我曾经用四个月时间准备 GT,而且是在全职工作的情况下先 G 后 T,五六点回家后小睡几个小时,从半夜起学习到五点然后开始准备上班。当时寄托 Crazyrobin 操作性极强的 GRE 备考指南和 LSAT 阅读材料,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因此,迅速找到有效资料的能力以及学习的毅力,是非常宝贵的,这也是我一个大龄中年人在研究生学习当中非常宝贵的财富。3. 到了美国后,你一开始最强烈的体会是什么?美国生活和你在国内的时候的想象一致吗?因为已经有了欧洲的生活经历,美国的生活并没有给我造成大的文化冲击。可能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美国人对各种成文条例的严格遵守以及某些不可解说过细的文化社交规则和惯例。在美国的生活让我更加强烈地认识到政治生活在社会团体形成,群体身份认同和利益分配的重要作用。4. 你到了美国后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怎么克服?和大多数拥有整个家庭资助的幸运同学相比,穷是我最大的困难。为了挣钱想过各种办法,包括向学校写申诉信要求减免学费和租车费用,以及尝试各种办法增加自己的收入,因为至今未曾完全克服,所以就不集体展开了。写到这里,真是对不起日渐老去父母的愁容和白发。5. 你的专业好毕业吗?找工作的大致趋势和出路如何?可以去什么样的公司做什么样的职位?大概待遇如何?(这个看你自己愿不愿意分享)专业是知乎知名的劝退专业,因此找工作的趋势是竞争日渐激烈。希望拿着几篇大论文和青年千人的帽子回国,然后 Apply for 教授,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国内山头林立,留给外来者的空间不多了,这点可以从历年高校招聘水涨船高的要求中略见一斑。作为一个反复转行的人,本人正在恶补编程和统计知识,希望未来在研究机构或者医药公司谋求一个技术岗位吧。6. 关于导师的选择,有什么经验跟大家分享?导师的选择直接决定了读博士的体验,这点和婚姻有些相似。美国以外的情况不太了解,但是美国导师的资助情况是首要的,其次是老师的人品。具体可以与导师之前学生的毕业情况间接地了解该学科的出路和职业前景。及时止损是关键,原因参考前一条机会成本。其次,要及时与导师交流,每个导师的指导方式不一样。有的比较要求尽快出成果,有的相对鼓励学生自由发展,管理导师的期望值,尽可能展现靠谱职业性的一面。最后是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发展某一方面其他人不能替代的技术。博士阶段不再是学生,需要在某一个领域展现自己的专业性。在一些方面甚至要达到做老师的老师的程度。只有体现了自己不可被替代的能力,才具有谈判的资本以及课题组内不可动摇的地位。毕竟在美国一个博士生每月花费导师超过五千美元的费用,如果不能有与五千美元相对应的产出,是很容易影响与导师的长远关系。7. 你如何看待留在美国还是回到中国这个问题,不论是现在考虑还是未来考虑这个问题,你觉得这两种选择各有什么利弊?俗话说,一个人的发展不仅要看自身努力,也需要看时代的进程。回国与否取决于一个人想要怎么样的生活。更深层次上是由一个人如何定义成功决定的。是回到社区,投身宗教活动;还是实现中国梦,投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亦或是回归家庭,尽到妻子丈夫儿女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并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对错。无论是回国或者留在国外,都是会从根本上改变人生轨迹的事情,慎重地问自己的内心,周全的考虑国家民族的命运,还有自己学科的前途。8. 请问你如何看到出国留学成本回本的问题?与很多人的想法不同,出国最大的机会成本其实是时间。出国意味着大部分放弃在国内的积累和人脉,在一个新的国家几乎从头开始。所以除非是走到绝路,大部分人是不会在毕业工作后走出这一步的。所以出国是一件成本巨大的事情。专业选择因此就更加重要,不仅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也要选择代表未来生产力方向,社会需要的专业。某些专业已经陷入了军备竞赛的境地,教职要求水涨船高,业界需求又不大,身处这样的专业,止损是必须考虑的事情。9. 你是否同意 CS 现在特别好找工作?如果是,你觉得是否应该鼓励很多不好找工作的专业的同学转 CS?社会的进步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未来尚有变数。曾几何时,会计是非常热门的行业,今天的金融和计算机也是一样。但是花无百日好,人生很长。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我们必定可以看到行业的起起伏伏。有时候即使行业欣欣向荣,个人的境遇也不一定能够乐观,因为个人的收获牵涉到众多的场外因素,以及命运无常的捉弄。无论如何,不可能指望一学 CS,人生就能够转机,没有一个专业承担得起这么重大的责任。现处热门专业的同学也许要分清自己能力和行业红利的差别,不要把自己数倍于他人的收入完全当作自己能力的体现,而放弃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积累的动力。居安思危,因为只有处在行业的领头位置的人,才能够持续享受行业的红利和技术的溢价。CS 是不错的工作,但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历史上会计也是很好找工作,当时的生物也是,转 CS 在短期看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有心及时止损的同学。但是转 CS 需要考虑两点:第一,本人是否具有学习 CS 的能力,是否拥有经常加班和保持自己知识更新的愿望和身体;第二,能否结合自己所长,用自己的专业背景在交叉领域开出一片新的天地,比如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和计算化学等等。总体上我肯定不建议所有人都去学 CS,但是转 CS 对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只是在做决定的时候,要了解自己内心,平衡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的矛盾。从长远看,我们都是要死的;但是从短期看,在用贪婪算法找短期最优解的时候,不要忽视了全局最优解的位置。10. 从你出国开始到现在大概有 10 年了,你觉得你的十年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够为现在留学出国的同学们提供什么参考?这十年你是否体会到了留学的变化,或者体会到了美国整体环境的变化(比如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科技等)?十年间我见证了留学群体逐渐低龄化。是否与母国割裂才是全身心融入他国文化的方式?我遇到的一些从本科甚至更早就来到美国的同学,尽管能够在语言和文化上更好地适应国外生活,但是与此同时失去了在中国积累本土经验,与国内的优秀同龄人结识的机会,甚至失去了熟练应用中文进行笔头和书面交流的能力。因此,如果失去了在国内发展的能力和可能助推的因素,也许是非常可惜的。当然,是留在国外还是回国发展,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没有标准答案,只有问心无愧的选择。美国社会近些年来族群对立,社会共识无法形成,不同社会阶层和民族走向撕裂。美国社会的文化震荡必将持续好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对中国人,特别是第一代移民团体是不利的,美国的大公司福利高且待遇好,还是很养人的,中国人在美国会遇到更多的职业天花板。而且海外华人社区分裂也很严重,除非个人趋向保守(这里的保守并无贬意,只是风险厌恶的意思)满足于普通中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否则有野心的年轻人我认为还是应该接受国内大风大浪的洗礼。11. 不论你现在身处何方,做什么工作,你觉得美国的这段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带给你的最多的是什么?是一份本领,心态,财富,还是阅历?它是否给了你十年前想要的东西?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还会选择留学美国吗?美国在当时并不是我唯一的选择,多年前留学欧洲的经历让我能够有机会比较不同社会体系和文化传统对于个人价值观塑造的。我至今年龄还没有到四十,自觉锐气还在。胸怀依旧激荡,也愿意挑战未知。留学生活是一场造化,一个人之前的能力和心境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成果。十年间思考过,挣扎过,彷徨过,遇到过贵人也有遇人不淑,总体上心智越来越坚定,生活着也是成长的过程,成长并成熟,考虑事物更加全面客观,恐怕也算是留学的一个收获吧。12. 请问你最后有什么想跟学弟学妹们说的话吗?美国的研究生院,特别是付费的硕士课程,有空谈的倾向。不要以为读几篇综述,熬夜做几篇论文,能够说些热词,就是专家了。培养思辨的能力,脚踏实地对一个领域真正进行研究,才是留学除文凭外更大的收获。中国从过去几十年都在高速上升的轨道上,中国能不能走向世界,需要考虑世界的因素。因此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考虑自身得失的时候,稍微估计到社会整体和国民的利益。有空也把目光放在美欧以外的广大世界,中国的崛起离不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合作。
同样是开演唱会,陈小春和岳云鹏的差距可谓显而易见。从舞台效果到观众互动,从歌艺表现到个人魅力,两个风格迥异的演唱会给观众带来的感受有着极大的差异。陈小春的演唱会一直以来都是粉丝和歌迷期待的盛会,他不仅能够通过精彩的歌唱展现自己的实力,也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增进了与粉丝之间的感情。而岳云鹏的演唱会则以幽默和搞笑为主,虽然表演风格独特,但他更注重的是搞笑段子而非音乐本身,这使得他的演唱会在专业性和感官上的表现相对逊色。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为什么同样是开演唱会,陈小春和岳云鹏的差距如此明显。
正文开始
1. 歌唱实力的差异

陈小春作为一名资深歌手,其音乐才华毋庸置疑。他的演唱会是以高水平的歌唱技巧和情感表达为核心,所有歌曲的演绎都充满了深度和感染力。尤其是在一些经典情歌的演绎上,陈小春总能通过完美的音准、细腻的情感处理和稳健的舞台表现,深深打动观众。每一次的歌声都能引发观众的共鸣,让人沉浸其中。
而岳云鹏的演唱会则更多偏向于搞笑和娱乐。他的唱功虽然不算差,但与陈小春相比显然有较大的差距。岳云鹏的演唱会内容主要围绕相声、幽默的段子以及一些带有搞笑性质的歌曲展开,虽然能引得观众捧腹大笑,但在音乐的层次上始终缺乏一定的深度和技巧。对于喜欢音乐的观众来说,岳云鹏的演唱会更多是一种轻松的娱乐体验,而非音乐的享受。
2. 舞台效果与演出质量
陈小春的演唱会无论是在舞台布置还是现场氛围上,都注重打造一场视听盛宴。丰富的灯光、舞美设计以及动感的舞蹈编排,让整场演唱会充满了高水平的视觉冲击力。每一首歌的呈现都经过精心设计,观众不仅能听到歌声的美妙,还能欣赏到一场视觉上的享受,舞台效果和演出质量堪称一流。
相比之下,岳云鹏的演唱会虽然也有一定的舞台设计和灯光效果,但整体的演出质量相对简朴。他的演出更注重的是通过搞笑和段子与观众互动,而不是通过复杂的舞台效果提升演出层次。虽然这种风格迎合了某些观众群体,但对于追求专业表演的观众来说,岳云鹏的演唱会在视觉和舞台效果上显然逊色不少。
3. 观众互动与气氛营造
陈小春在演唱会中非常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他不仅在演唱过程中与观众互动,还时常分享自己的心情与经历,令整个现场氛围更加亲切和温暖。在他的演唱会上,观众常常能感受到他与他们之间的情感共鸣,陈小春的歌声和言语总能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力量,让每个观众都感到自己是演唱会的一部分。
岳云鹏的演唱会则完全不同,他更善于通过幽默和笑料与观众互动。通过相声段子的加入,岳云鹏能够迅速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这种互动虽然能够带来欢乐,但对于一些追求沉浸式音乐体验的观众来说,可能会觉得过于轻浮,缺少了一些与歌手和歌曲的情感交流。
4. 演唱会的观众群体与定位
陈小春的演唱会主要吸引的是对音乐有深厚兴趣的观众,尤其是喜欢80年代和90年代经典歌曲的群体。这些观众不仅关注陈小春的音乐才华,也更加注重现场音乐的质量与深度。陈小春通过自己独特的音乐魅力,能够吸引一批忠实粉丝,他们期待的是一次专业的、充满艺术感的音乐盛宴。
岳云鹏的演唱会则更多地吸引了喜欢幽默和娱乐的观众群体。虽然也有一些歌迷,但总体上,岳云鹏的演唱会并不是以音乐为核心,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搞笑和娱乐的表演上。对于喜欢娱乐性强的观众来说,岳云鹏的演唱会是一次轻松愉快的体验,但如果是想要享受音乐的纯粹性,这样的演唱会则显得相对单薄。
5. 演唱会的情感表达
陈小春的演唱会在情感表达上充满深度。他的每一首歌曲都充满了真实的情感,特别是在演唱那些表达爱情和思乡之情的歌曲时,他总是能通过歌声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陈小春通过音乐建立起与观众的情感联系,让每个听众都能在歌声中找到自己的共鸣。
而岳云鹏的演唱会虽然有一些情感投入,但更多的是通过幽默与笑话来调动现场气氛。虽然岳云鹏有时也会表现出一些情感深度,但整体上,他的演唱会更多的是带给观众欢乐而非沉浸在情感的波动中。对于情感表达较为重要的观众来说,这种风格的演唱会可能无法提供与陈小春相同的情感体验。
6. 舞台魅力与个人特色
陈小春的舞台魅力来自于他多年来积累的舞台经验和个人特色。他独特的嗓音和稳重的台风让他在舞台上显得自信从容,每一场演出都充满了力量感和感染力。无论是唱歌还是与观众互动,陈小春的表现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成熟的舞台魅力,这种个人特色使得他的演唱会在音乐和演出上都表现得非常到位。
与此相比,岳云鹏的舞台魅力则更多体现在幽默感和搞笑特质上。他的个人特色是能够通过幽默的表演和幽默的语言打破观众的情绪藩篱,令演唱会充满欢声笑语。但这种特色虽然非常适合喜爱娱乐的观众,却可能无法满足那些更注重舞台艺术与音乐质量的观众需求。
总体来看,陈小春和岳云鹏的演唱会虽然都在娱乐圈拥有广泛的粉丝基础,但两者在音乐、舞台效果、观众互动等方面的差距却十分明显。陈小春的演唱会更多强调音乐的深度与专业性,能够带给观众更为沉浸式的音乐体验。而岳云鹏的演唱会则更多通过幽默和搞笑的段子来吸引观众,侧重娱乐性和轻松愉快的氛围,适合那些寻求娱乐放松的观众。选择哪个演唱会,观众的需求和喜好无疑会起到决定性作用。